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公司新闻

国药职工红色家史 | 国药汉江医院聂永莉:在爷爷奶奶的影响下,我成为了一名肿瘤内科医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访问量:39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宣传


日前,

“国资小新”联合光明日报

在知乎平台发起问答

邀请中央企业干部职工分享自己的红色家史

image.png

这其中就有来自国药职工的分享

今天,就由他们娓娓道来

一场以家庭为单位的史料抢救



今日讲述人

聂永莉

国药汉江医院

内三科(肿瘤、呼吸、血液内科)主任

image.png


image.png

最近翻看爷爷写的回忆录,心里特别感慨。我也和大家说说爷爷奶奶的故事。

我爷爷叫聂家仁,1921年出生在山东禹城孙堂村一个农民家庭。他走上革命这条路,是因为一个同学塞给他的一本小册子——《共产党》。那本书像点亮了一盏灯,让他一下子找到了这辈子该走的路,铁了心要跟着共产党干革命。

1939年,他才18岁,和两个同学瞒着家里,偷偷跑去投奔了抗日部队一一五师武装工作团,成了一名游击队战士。

image.png

爷爷30多岁(左)与20多岁(右)时的证件照

他们游击队专往敌人眼皮子底下钻。晚上睡觉,只能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盖一床从老乡那儿借来的被子,靠体温互相取暖。为了随时能抄家伙打仗,他们睡觉从来不脱衣服,结果个个身上都长了虱子。爷爷他们那时候还开玩笑,管这叫“抗战虫”,苦中作乐吧。他们作风纪律非常严格,走的时候一定会把乡亲的院子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借的东西必定归还。有时候半夜转移,怕吵醒老乡休息,就静静地靠着墙根、躲在草垛边避风,等到天亮了才敲门。爷爷讲过一个牺牲的战友,头上受了重伤,血止不住,人都不行了,还一个劲儿地问:“队伍……安全撤出来了吗?”直到听见肯定的回答,他才安然闭上了双眼。每次听爷爷讲这些,我眼眶就发热。那是什么样的年代啊?他们都还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见到身边的战友,可心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乡亲们的血肉联系,硬是撑他们挺过了万难。

image.png

爷爷(右)大约20多岁时与战友的留影

爷爷总说,在革命的大潮里,他就像一滴水,没立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功,就是个普通的党员、普通的战士。可他老了以后,却干了一件让我特别震动的事——他四处奔走、各种查证,撰写了一本《革命回忆录》,初稿都是一笔一划地手写的。我心疼他这么大年纪了,问他:“爷爷,您不累吗?干嘛非得自己张罗这么费心费力的事儿?”他看着我,很坚定地说:“一方面为了纪念和感恩,另一方面,希望子孙后代清楚他们曾走过的路,将来不会迷失了方向。”这句话,重重地砸在了我心里。

image.png

这本书的撰写,当然也离不开我奶奶的支持。

奶奶叫张明霞,出生于1925年的冀北平原。15岁时,奶奶就作为儿童团的一员给部队递送信件和情报。给大约十七八岁的时候,她就加入了妇救会,作为骨干之一主要负责妇女儿童的转运隐藏工作。这项工作十分艰难。敌占区危机四伏,她们既要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还要时刻注意敌人的动向。在有一次掩护撤离时,队伍差点被远处的一队日本鬼子发现。这时奶奶挺身而出,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急智,故意引开敌人,把他们带进复杂的山沟里迷了路,才让大家得以脱险。这需要的不仅是勇敢,更是临危不乱的冷静。在后方这个没有硝烟却同样危险的“战场”上,她的工作虽然琐碎却关乎生死。她和爷爷一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战斗。爷爷在前线拼杀,奶奶在后方支撑。这份在无声战线上的坚守与担当,同样是那段烽火岁月里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我们家红色传承中同样珍贵的篇章。

image.png

爷爷和奶奶的结婚照

深受爷爷奶奶革命精神的影响,我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爷爷是拿枪的战士,保家卫国;奶奶是救助的天使,守护生命。而我,要成为一名生命的战士,成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

后来,爷爷做了一个更让我震撼的决定。他立下遗嘱,要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得知这个决定后,我一个人在医院的角落默默留下了眼泪。爷爷把他最后能奉献的都给了医学,我绝不能辜负这份沉甸甸的期望!我对自己,更是对着天上的爷爷发誓: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好医生,一个有技术更有温度的好医生!

image.png

爷爷奶奶荣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的合照

爷爷奶奶的革命故事已经结束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都在。如今,我的“战场”在病房,我的“武器”是射线刀。爷爷奶奶那份为了信念拼尽一切的热血,正通过我的脉搏延续。我想这也是一个抗战老战士留给孙辈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它让我知道,守护人民的生命,就是我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