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公司新闻

以大爱守护人民健康,以专业铸就央企担当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访问量:48

国药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医疗”)作为承载国药集团发展医疗服务主责主业的唯一平台,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深化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为己任,始终坚持“围绕医疗强公益,围绕健康做产业”,努力成为央企办医的实践者,健康中国的推进者。十年来,国药医疗通过多措并举,全方位推动所属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专业保障。

在国药医疗十年奋进历程中,

无数关爱生命的故事正在悄然上演......

接下来,

为您讲述三段动人心弦的医者故事,

生动诠释着国药医疗人凭借精湛医术与温情,

将看似遥不可及的康复希望,

化作真切可触的现实,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


01
 精湛医术 帮助母亲捐肾救子挽回年轻生命 

"谢谢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3月31日,21岁的小扬(化名)在国药东风总医院出院时,紧紧拥抱着42岁的母亲吴女士。这对母子刚刚经历了一场跨越血型障碍的生命接力。

3月初,发生在国药东风总医院器官移植科的一幕,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鼻子一酸:吴妈妈坐在长椅上,攥着化验单的手微微发抖,AB型血的她,下定决心要为B型血的儿子小扬捐肾。七年前,小扬被诊断为"紫癜性肾炎",一年前病情恶化至尿毒症晚期,血肌酐高达1760umol/L。"每次看着儿子做透析,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吴女士回忆道。

此前,器官移植科副主任李泉源告诉吴妈妈,长期以来,供、受者血型不相容是器官移植手术的禁忌症,否则因为血型不相容,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幸运的是,目前该科室开展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已有趋于成熟的经验,并且已有移植成功的临床案例。“所以ABO血型不相容的亲属,也可以实现活体肾脏移植。” 李泉源的话,让吴妈妈的信心更加坚定。

image.png

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为了提高小扬的营养状况,总院器官移植科医护团队邀请了营养科的专家,对他进行营养干预。截至出院,小扬血肌酐等各项指标均恢复了正常值,只有一颗肾脏的吴妈妈,身体状态也很快恢复正常。看着他们日渐红润的脸庞,医护人员都为这对母子感到开心。

李泉源表示,以往血型不相容被认为是肾移植“禁区”,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跨血型肾移植手术的开展为更多需要接受移植的尿毒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2023年11月,该科室就成功开展了一例ABO血型不相容的亲属活体肾移植术,也是十堰市地区首例此类手术。“开展跨血型肾移植,需要采用淋巴细胞清除剂、血浆置换、免疫抑制等措施清除受者体内预存的血型抗体。”李泉源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02
 挑战极限 成功救治92岁髋关节骨折患者 

患者张老先生(化名),因一次不慎摔倒,导致右侧髋关节假体周围发生严重骨折,并伴有假体松动。考虑到张老先生的高龄、多种基础疾病以及之前已接受过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情况,此次手术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手术不仅需要处理复杂的骨折情况,还要对松动的关节假体进行翻修,手术风险和难度均极高。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市二院骨科一病区主任马传飞迅速组织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术前讨论和准备。他们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并邀请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进行联合会诊,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专业而细致的保障。

手术当天,马主任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经过数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团队不仅成功完成了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翻修,还确保了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术后,骨科一病区护理团队为张老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提供了全方位的护理和指导。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张老先生的恢复情况非常顺利,术后不久,他便能借助助行器下床行走。

对于张老先生及其家人来说,这次手术的成功无疑是一次生命的重生。他们感激地说:“感谢二院的医护人员,是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03
 死时速 那场与死神的无声谈判 

image.png

2025年3月30日13时44分,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忙碌如往常。然而一阵尖锐的呼喊,瞬间打破了这看似平静的节奏。一名神色慌张的年轻人,带着几位家属,推着一位面色苍白、失去意识的患者慌慌张张的闯了进来。

急诊医师张梦婷疾步冲上前,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医生很快做出判断——低血糖昏迷。“准备葡萄糖!”张医生话音刚落,身旁的护士立即行动起来,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正式打响。

与此同时,急诊门外救护车风驰电掣般驶入医院,车上载着一位车祸受伤患者。车门刚打开,医护人员就推着担架车,一路小跑将伤者转运送进抢救室。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弥漫在空气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院外又一辆救护车紧急驶来。担架车上的患者面色苍白如纸,双眼紧闭,嘴角微微歪斜,身体还不时抽搐。初步诊断,可能是突发脑梗塞。然而,在被迅速送往CT室的途中,患者突然呼吸心跳停止。陪送患者急诊科医师陈志刚迅速反应:“立即心肺复苏、除颤仪、气管插管准备!通知ICU、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紧急多学科会诊!”,手术室的文世雄副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CT室。两人配合默契,成功完成了气管插管操作。患者生命体征暂时稳定,在经过快速评估后,被安排转运。

但在转运途中,意外再次发生,患者心跳骤停。护士反应迅速,立刻跳上转运床,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边按压边和其他医护人员将患者快速护送至抢救室,继续展开抢救。

在这场生死时速的较量中,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迅速汇聚到抢救室,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凭借着高度的默契、专业的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抢救中。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奋战,患者们终于转危为安,依次被安全转送入病房。


三个敬畏生命的故事,

见证了三段国药医疗人
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
从母亲以爱织就生命纽带,
到92岁高龄患者康复重生,
再到与死神竞赛的无声博弈。
每一个故事背后,
都是国药医疗人全力以赴的身影,
都是国药医疗综合诊疗能力的生动体现。
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守护,
更是国药医疗人
践行“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理念的深刻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国药医疗始终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在科研创新、学科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和高端医学装备引入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省市级重点学科(专科)155个,先后组建“神经内科、骨科、放射、护理、心电”等多个学科专委会,以“学科专委会”建设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人才技术的密切协同,不断加大高端医学装备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未来,国药医疗将继续发挥国资央企“国家队”的核心保障作用,不断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持续优化医疗技术与服务能力,为国资央企办医贡献高质量发展的“国药样板”,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笃定前行,让更多生命因专业信赖而绽放光彩。